閱讀筆記與感想:卜洛克的小說學堂

卜洛克的小說學堂

前日又開始繼續閱讀「卜洛克的小說學堂」一書。這本書其實就是教導讀者如何成為作家—恩、應該是以寫作為生的作家吧?

本書不光是講究書寫技巧,卜洛克也以自身的經驗提出職業小說家應該具備的心裡準備、自我管理。全書可分為四大部分,如同目錄一樣,包括小說職業論(職業作家的職業態度)、小說紀律論(職業作家日常的生活作息、創意培養)、小說結構論(架構一部小說的方式)、小說技藝論(寫作技巧)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閱讀筆記與感想:卜洛克的小說學堂” »

7天過去了

還是沒有被GOOGLE收錄。

看來要長期抗戰啦!~

沒被找到,就沒辦法提高人氣,我的Adsense計畫也就無法開始。唉唉~再等一週吧,乾脆等到總統大選結束後再說。

反正…我也忘記當初公司網站是花多久才被收錄的。印象中不是很久…。

更正!!!

其實已經被收錄啦!在google首頁輸入site:dusty.tw後發現已經被收錄了!我先前都是打site:www.dusty.tw,並沒有結果!看來有沒有WWW確實有很大的影響。

OK,又邁出一步了!

網頁收錄要花多少時間?

剛剛急了半天,最後用「收錄 + google」關鍵字去查詢,才知道網站要被收錄是要花上許多天時間的。所以,不用急…,慢慢等吧。

仔細回想起來,公司網站本來早就在三月登錄了,而且也被收錄,所以後來改版之後才會那麼快就被收錄,畢竟已經有基礎了。但這個站,全部都是新的,到被收錄為只應該要等上一段才行。

不知道「子網域」是否為影響收錄的時間?目前在考慮是否要註冊一個一級網域,畢竟比較好看也比較正式,也據說比較有利於SEO。恩,要動工的話要趁早,否則到時候又得乾等一陣子才會被GOOGLE收錄!

鏡山城之戰

鏡山城之戰也是毛利元就生涯之中重要的戰役。同時,也是元就被尼子經久婊到的一次。

鏡山城主藏田房信是大內家家臣,被派遣至鏡山城防禦尼子氏的侵攻。在藏田房信的指揮下,尼子大軍一直無法攻下鏡山城。這時,尚在尼子旗下的毛利元就展現其謀略能力,暗中聯絡和房信一起入駐鏡山城的藏田真信。

元就答應若真信願意歸降,就保證讓他當上藏田家家督主並且能保有舊領地。結果真信立刻答應,從中作梗讓尼子軍順利攻破鏡山城,迫使城主房信自殺。原本以為能夠順利繼承家督的真信,卻因為尼子經久認為他出賣自己的親人,不值得相信,於是下令真信自殺。

這下子最沒面子的,就是毛利元就了。這個計畫本來就是他所策劃,但如今不但沒了戰功,也失了信用。自此,毛利和尼子便愈走愈遠,導致日後的毛利家家督繼承問題。另外,元就似乎沒有忘記當初間接被他所害的藏田房信後人。

房信據說有三個小孩寄宿在竹原的某間寺廟,日後毛利家把其長子迎回郡山城,待以上級武士之禮。即使到了毛利輝元的時代,或是轉封長防之後,房信的後代仍以長州蕃武士的身份延續下去。

參考網站:サムライたちの墓-蔵田房信の墓

淡水河半日遊

意外成為人氣最高的相片

上星期日去了趟淡水,剛好正在閱讀「攝影師之眼」這本書,於是就在腦中一邊有意識的思考,一邊構圖拍照。一路上都在想對比以及框中有框這兩個方法,卻忘記還有靜態平衡、動態平衡、張力、完形理論等。

所以說,要真正練就攝影師之眼,得靠苦練以及經驗吧?

Continue reading “淡水河半日遊” »

佐賀的超級阿嬤2 感想文

島田洋七の佐賀のがばいばあちゃん

那天在附近的花蝶看到這部片,基於對第一集的印象,於是就毫不考慮地租下來了。

其實我一直以為這部片是延續第一集的故事,或是從第一集的補遺。結果,片頭部分沒多久,我就覺得不太對。因為這些場景都是在第一集有出現過,例如煮飯、以磁鐵收集廢鐵、或是所謂天然冰箱。除此之外,整部影片內也充斥一些實在是不太好笑的笑點。例如…兩位小偷送雞蛋給阿嬷的場景,或是郵差落水、歷史老師一百萬年前就誕生等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佐賀的超級阿嬤2 感想文” »

参謀は名を秘す

参謀は名を秘す ―歴史に隠れた名補佐役たち―

這本書是在成田機場買到的。

附帶說一下,成田機場第一航廈裡面沒啥麼書店,我看著導覽地圖,也只發現唯一一家稱為FaSoLa的書店

去年也是從成田機場回來,但我逛了三家書店!所以去年應該是在第二航廈吧?

OK,回到正題。

這本書的主旨是:「參謀真實的樣貌應該是隱藏在幕後,替主君分析情報、提供選項,而非真的成為『名』參謀」

書中提到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軍師、參謀,包括直江謙續、山本勘助、竹中半兵衛等。但作者認為這些人反而替主君帶來災難。從結果論來看,直江造成上杉家被減封、山本勘助讓信玄身陷川中島,兩者皆沒有發揮參謀真正的功能。作者甚至認為竹中半兵衛明知自己有病在身,就不應該出仕豐臣秀吉。(不過這種批評確實有點難以理解,也許是作者以較高的標準檢視之故)

Continue reading “参謀は名を秘す” »